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展兴介绍,自开放以来,急诊科每天的接诊量达到6500到8600不等,并在急诊科全员感染的情况下,依旧竭力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但仅靠急诊科一科之力无法持续维持急诊工作,在这特殊时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领导层也尽快做出统筹安排,制定系列措施,全体医护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缓解急诊以及重症患者的接诊压力。

从12月17日开始,医院就通知各科室开辟数间隔离病房收治阳性病人,每个病区都要分出阳性区和阴性区。同时,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不再按照既往专科分流病人,只按内外科来进行分流,只要有床位,就会满足病人住院需要,充分运用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


| 保障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合理减少预约病人

随着感染人数逐日递增,来院就诊患者也只增不减,12月20日深圳第二人民医院领导层再次商议并通过了《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方案》,方案指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严重期间,要保证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合理减少平诊和预约病人。急诊科主任或二线医生有权决定是否收治病人住院,根据各科室床位使用情况综合考虑病人收治科室,保障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发热门诊和急诊联动,有急危重症病人在发热门诊需收住院治疗时,发热门诊主任有权决定收治科室。统筹调动全院力量重新编队,满足急诊急救、重症医学和发热门诊的救治需求。


深圳二院自疫情发展初期既建立综合病区,不到20天的时间已经组建5个综合病区,综合病区1是原呼吸内科,新冠病毒首当其冲的就是攻击人们的上呼吸道乃至整个呼吸系统,疫情放开后,大量阳性患者涌入呼吸内科、急诊科、发热门诊就诊。医院第一时间就将呼吸内科病区设立为综合病区专门收治此类患者。


随着后期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多,院领导党委、行政班子分析形势,果断决定再成立两个病区收治患者,并当机立断关停八个科室,挤出人力资源,重组医疗团队支援发热门诊、急诊科和三个综合病区。院党委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发出号召,要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医疗救治支援。中医科党支部书记周瑾、呼吸内科党支部统战宣传委员邓海燕主动请缨,担任综合病区主任;急诊医学党支部党员吴展兴等大批党员,亮明身份,参加救治,让党旗在医疗救治第一线高高飘扬。


1月3日,再次完善更新工作方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构建“1+6”组织架构,含一个工作领导小组,6个工作专班小组,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协调。随着重症患者不断增多,我院立即启动ICU病床转化计划,将急诊病房、内科楼11楼转化为ICU病房,增加ICU床位44张,调配人员支持。

同时考虑到中医药在治疗新冠方面的特殊疗效,医院专门新增综合病区4来收治患者,以中医药特色治疗为主。


1月4日,内科楼11楼完成ICU的转化后,从中心ICU及麻醉科调拨支援人员,专门收治危急重症患者,成为综合病区5。

增强人员培训,软实力有保障


李中康是深圳二院中医科医生,因曾被派往隔离酒店进行支援,有一定新冠诊疗经验,他也被派到综合病房工作,李医生表示,在调来综合病房后的4天里,就接受过至少3次培训。主要培训内容除了呼吸机的使用,还包括呼吸专科的诊疗流程,以及呼吸科用药的注意事项。同时还有统一组织的线上培训,内容包含呼吸机的使用、新冠肺炎和呼吸衰竭等疾病之间的鉴别等等,且培训后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医院还结合国内外治疗经验及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急危重症新冠感染患者指南》,对临床诊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新的形式形势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给医院全新的使命。面对疫情新形势带来的重重考验,深圳二院全体医护在院党委、院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举全院之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主动承担急难险重工作,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患者的健康无悔坚守。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梁轶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