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31日,深圳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相关措施落地一年多,港澳居民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天起我们推出《港澳居民“圳”生活》系列报道,今天首先来关注学习领域,来看看教育是如何“过河”的。
在罗湖港人子弟学校,一节特色课程正在展开。为解决在深置业的港澳居民子女读书问题,2001年,深圳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诞生。特殊的办学背景和地缘优势使学校形成了“两文三语”的教学特色。目前,学校有三分之一的生源为港籍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选择在深圳发展、生活,港澳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也在增加。2021年,全国第一所深港融合示范性学校——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正式开学。目前,该校还聘用了超过70名来自香港本地的教师,招聘港籍教师数量为全国之最。此前在香港培侨书院任教超过四年的数学老师蔡利信,第一时间加入了这所新学校。
曾任香港培侨书院副校长的黄腾达,目前是培侨信义的港方校长。他每天早上7:30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下午4:30送学生放学。与此同时,他在这里也一直在构思如何让两地教育互相“过河”。
这是“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下的其中一场活动。一年来,各式各样的深港澳少年携手同学行动不间断地持续开展,已举行活动210项,深港澳三地近300所学校加入,近4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