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目前全球的人造卫星是什么样的格局,我国处于什么方阵,而深圳的卫星产业又是怎样从一张白纸上擘画出来的呢。来看报道。

近年来,全球卫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1年4月,全球各国家/机构卫星数量排名中,美国以2485颗卫星遥遥领先;其次为中国,达到426颗;第三名为英国,数量为237颗。与此同时,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在2020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710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比例73.05%,卫星用户种类分布中,商业卫星占比近70%。

而深圳早在2007年,便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建立航天基地。一年后成立的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深圳第一家卫星企业,从2011年开始陆续研制发射了全球首颗脉冲星实验卫星、深圳首颗出口国际卫星、国内首颗极地探测遥感卫星等等……一连串飞出来的第一,也打开了深圳卫星产业发展的征程。

2013年,深圳编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财政连续7年共安排70亿元扶持未来产业发展,当中就包括航空航天产业。富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让深圳卫星产业脉络不断延伸。

目前,深圳的卫星研制领域有深圳东方红,卫星建设和运营方面有亚太星通,关键零部件有华大北斗、华信天线、航盛电子等,产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居国内领先水平。此外,还聚集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2021年,“深圳十四五规划”,“”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16条措施等政策相继公布,推进“新基建”,进一步加快卫星产业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