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这里是深圳卫视和壹深圳客户端联合播出的全媒体时政观察节目《晚间报道》。我们常常会听到“卫星定位”这个词,但太空卫星那么多,哪颗在给我们提供定位,哪颗在发挥别的用途,哪颗又是深圳造,而深圳造卫星又有着什么优势和实力呢?3月29日,深圳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市发改委正加紧编制《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计划申报指南》,真金白银支持卫星产业发展,加快把深圳打造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创新城市。那么,“卫星+”,到底要做哪些加法呢?来看报道。
在深圳,公交车不仅实现了精准预判到站时间,同时还可以提前规避行驶风险。这得益于去年以来,深圳巴士集团200辆公交车加装了北斗导航芯片。这颗“中国芯”,由卫星产业链上游企业深圳华大北斗自主研发。
近年来,深圳几乎每年都有一颗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强且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卫星上天。以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例,从2008年成立到现在,该公司研制和成功发射的22颗卫星均在轨成功运行,其中18颗为“深圳造”。
目前,深圳已经形成包括卫星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卫星应用等相对完善的卫星产业体系。去年5月,深圳市发改委牵头印发了《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公开征集了一批卫星及应用产业重点项目,资金支持金额最高达3个亿。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将重点围绕空间探测、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支持高通量卫星宽带通信系统发展”,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泛在高速网络连通,形成千亿级的卫星及配套产业集群。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