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麦洁

通讯员 | 刘柏蓉

不久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后文简称中山七院)妇产科方群教授团队在众多学科专家的协同努力下,成功救治了一名Rh阴性血型孕妇溶血胎儿。

事情要从3年前说起。2019年,古女士(化名)生育过一名健康的Rh阳性血男婴。2021年,她再次妊娠并分娩一Rh阳性血的男婴,不幸的是该宝宝娩出3天后因“新生儿Rh溶血病”夭折。现在是她第三次怀孕,孕14周时抗D抗体迅速升高,超声检查提示胎儿有溶血性贫血的征象,宝宝的情况不容乐观。

溶血发生的时间越早,救治的难度越大。一旦发生宫内溶血,往往病情进展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随时可能发生胎死宫内。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对这样的病例也会感到极为棘手。古女士在当地医院被告知胎儿存活可能性不大,建议流产,但古女士及家人非常想保住这个孩子。

针对古女士的情况,中山七院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邀请了超声科、输血科、血液内科、肾脏病中心、新生儿科、产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了会诊。讨论最终确定了多学科接力协同进行胎儿救治的方案:即1、从古女士孕14周开始,首先进行血浆置换治疗以降低古女士体内的抗体水平;2、改善胎儿溶血情况,延长妊娠至宫内输血较为安全的孕周——孕20周后;3、向古女士进行系列宫内输血纠正胎儿贫血;4、使胎儿尽量接近能存活的孕周再行分娩。

制定了治疗方案后,中山七院超声科朱云晓副主任和产科医师们严密监测胎儿的病情进展。肾脏病中心王晓华副主任医师团队先后为古女士进行了9次血浆置换,效果良好。

在古女士孕20周左右,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贫血,准备行宫内输血。此时,古女士的胎儿需要O型Rhccdee新鲜浓缩辐照洗涤红细胞,由于血型稀有、制备特殊,输血科孙宏华副主任技师和黄皑主管技师积极配合,在宝安中心血站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制备了胎儿需要的血液。在产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学科配合下,方群教授先后为古女士的胎儿进行了5次宫内输血治疗。

 

图片:方群教授、尹建蓝医生为患者实施宫内输血

在古女士妊娠30周时,第5次宫内输血过程中,出现了胎儿心动过缓,考虑到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产科团队、手术麻醉中心团队、新生儿科团队快速反应,立即实施紧急剖宫产术,并对早产的宝宝进行了有效复苏。古女士在剖宫产之后恢复良好,术后第6天康复出院。

宝宝由于早产,出生后迅速转到中山七院新生儿科。在历经呼吸管理、黄疸管理、贫血管理等重重难关后,经过46天的综合救治,古女士的宝宝最终平安出院。

历时近5月,经过众多学科接力合作,中山七院在保证母亲安全健康的情况下,首次成功救治了一例早发型Rh同族免疫溶血病的宝宝。

图片:家属赠送锦旗和献花

整个救治过程充分体现了七院多学科团结协助、精准医治、迅速反应、综合抢救的能力,反映了七院对疑难病例实施救治的综合实力。中山七院妇产科团队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都能为每一个小生命和他们的母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