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快乐1062

记者|雨辰

通讯员|苏昊陈

随着近年来国风古韵的兴起,传统文化、传统器乐演奏被赋予全新的演绎方式,得到前所未有的融合与突破。跨界创意层出不穷,新颖编排匠心独运,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不小的热度。2021年,深圳音乐厅首推“国乐当潮”音乐节,共计举办了十余场演出及活动,极大地展示了大美国风的多样魅力,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好评。2022年,深圳音乐厅继续推陈出新,传承传统国乐的同时,引进新作名家,古韵新弹,唐诗新唱,沈洋、王耀庆领衔唐诗之路,张维良、王中山、常静演绎笛筝之鸣,还有许多“有艺思”周边活动。“国乐当潮”再度开启,带你聆听跨越千年的意境回响!

踏韵而来,常静携“仙乐团”弹唱诗意情怀

11月19日,古筝演奏家常静携手由她创立的“仙乐团”来到深圳音乐厅,把《诗经》这部跨越千年的历史诗篇,在筝弦上徐徐展开。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者、泰国公主的常任古筝老师,常静身上的荣耀光环有太多,而她在呈现古筝意境的同时,还在不断开创与追寻——从一曲《落花飞》开始对宋代美学乃至东方美学的探索,尝试在乐器的演奏中融入戏曲、诗词等中国传统元素,开创古筝弹唱的先河,到与笛箫、打击乐、大提琴等多位不同领域的器乐演奏家共同创立“仙乐团”,将古韵新曲的创作与即兴现场的张力发挥到了极致,再到如今“回归文化根基”,从《诗经》中汲取养分——蒹葭苌楚的生长与凋落,宴饮欢笑的喜悦与深情思念的悲切,都在声声抚琴浅吟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对《诗经》的改编中,除了《山有扶苏》《蒹葭》等,常静也涉猎“周南” “桧风”等诗篇,囊括了多样的乐器和表现形式,既承载了经典国乐的特色,又不乏当代音乐的风格,给人仿佛梦回《诗经》般,飘然在仙境间又游曳于诗词音律中的特别体验。如常静所言,这场音乐会是“一时窗前明月,一时炉上蒸腾,一时光影迷离,一时杯酒未尽”。古筝的旋律与诗意情怀如此契合,而又相辅相成,须臾之间,动人的声音与诗、与乐、与万千的意象连接在一起,穿梭过漫长的时空岁月,让生活丰富的内在与原始的生机无限蔓延。

筝途漫漫,王中山一展“九派”风采

作为近年来在筝界、民乐界乃至音乐界备受瞩目的人物,有“筝坛圣手”之称的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也将加盟“国乐当潮”,于12月10日带来不同派别的古筝名曲以及自己的创编作品,展现古筝多彩魅力和博大精深。正所谓“茫茫九派流中国”,古筝演奏历经千年时间与各多地民俗融合之后,形成了如今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局面。更是在近几十年里,在爱筝人士的不懈推动下,无论是演奏形式还是器乐制作都有了新的尝试与成就,再次散发出新的生机。而王中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为我国古筝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贡献自己毕生的智慧和精力”为人生理想,积极投身于古筝艺术在国内的发展与推广。出生于曲艺之乡的他在第一届中国古筝艺术交流会上左手戴四个义甲演奏了《打虎上山》——这样的演出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古筝的表现力,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后他经过层层选拔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无论是技法、创作还是培养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出色表现,王中山都堪称“国内当代古筝艺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值得一提的是,王中山的古筝音乐创作题材广泛,在保持传统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将西方现代作曲手法引入自己的创作,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旋律与弦法而更加多元、更具感染力。本场演出中,不仅可以欣赏到潮州弦诗《福德词》、客家音乐《昭君怨》、浙派筝曲《林冲夜奔》、山东大板 《美女思乡》、河南音乐《大起板》等来自大江南北不同流派的古筝作品,还将欣赏到改编自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作品《打虎上山》与古筝版蒙古民歌《祝酒歌》,更有王中山的原创作品《云起时》《春风吟》,期待为观众全方位地展现古筝的魅力。

玉亦万重,沈洋、王耀庆踏上“歌中的唐诗之路”

12月11日,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演员王耀庆和钢琴家张奕明将携手带来的艺术歌曲音乐会《“玉亦万重——歌中的唐诗之路”艺术歌曲音乐会》。据不完全统计,不同翻译版本的中国诗歌作曲的歌曲仅在古典音乐范畴之内就超过百首,其中多数创作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早期,以唐诗居多。于是有了这样一场特别的音乐会——不仅用演唱、叙述、弹奏的表演形式演出李白的诗歌,还有多首以耳熟能详的唐诗为灵感创作的艺术歌曲。担纲演唱的是2007年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的唯一金奖获得者、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他以无与伦比且全面的音乐驾驭能力,确立了自己在当今世界声乐界“最杰出歌唱家之一”的地位。他致力于发掘并推广中国的声乐珍宝,《大地之歌》、取材于《诗经》的作品《乐子之无知》以及《水调歌头》的演出都获得巨大反响。此次他将献演戈特弗里德·冯·埃内姆的《李白:静夜思》、安东·韦伯恩《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汉斯·加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图雷·朗斯特伦《王维:送别》、 西古尔德·冯·科赫《杜甫:春夜喜雨》、帕沃尔·哈斯《张九龄:望月怀远》、叶小纲《李白:春日醉起言志》等作品,将用中文、英语、德语、俄语、瑞典语、捷克语等七种语言进行演唱。

对此,沈洋表示“作曲家在创作这些艺术歌曲时,并非简单地从诗歌的字面意思来翻译,而是融入了自身对诗歌的理解、思考和共情,所以他们通常会用他们的母语或者最擅长写作的语言来创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还邀请到了从事舞台剧、电视、电影表演的演员王耀倾情助阵,以叙述者的角色向观众道出音乐背后的故事,以期“把这些因唐诗而起的美好作品分享给观众”。盛唐诗作历经漫长的岁月,在国内外作曲家的创作下谱写成艺术歌曲,值得我们以全新的倾听方式细细品味。

行云流水,张维良演绎传统民乐的融合新编

作为国际乐坛上极具特色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有“中国笛王”“笛箫圣手”美誉的民乐大师张维良在传统音乐演奏家中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他不仅是中国笛箫音乐的代言人,也是跨界音乐与跨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更是国际公认的诠释现代笛箫埙音乐的权威演奏家。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张维良不断探索传统与现代如何互相契合,尝试用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语言去表达传统音乐的魅力,最早发起并实践了“新民乐”这一理念,提倡将西方音乐元素、现当代作曲技法与传统的笛箫音乐进行融合,为传统民乐加上“国际听觉”。一直以来,他从未停下对经典作品重新编曲和编配的脚步,力求让观众体会到国乐之美。

12月18日,他将与广陵派古琴传人成红雨、青年笛箫演奏家李芝含、青年钢琴家金月姣一同带来独奏、合奏等不同乐器的不同组合形式,将东方的古老乐器笛箫埙与西方的钢琴融合,奏响“东西两琴与笛箫埙的对话”,演绎《梅花三弄》《行云流水》《楚歌》《春潮》《相逢》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呈现文人气息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画卷。张维良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巡演带领观众触碰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处,感受延绵千年的文脉律动,聆赏多元交汇的国乐新编。

除此之外,本年度“国乐当潮”音乐节还将献上集公益演出、分享会、体验工作坊、大师分享会以及线上展播等数场“有艺思”周边活动,好听、好看、好玩的体验,与观众一同回味古风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