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快乐1062

记者|雨辰

通讯员|赵雪莲

今天是”1120”心梗救治日。昨天,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深圳其他七家中医类别医院共同发起了“深圳市中医类别医院急性心梗救治联盟启动暨2022年“1120”心梗救治日系列宣传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多个深圳企业带来的高科技医疗技术亮相本次活动,也有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广大民众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

全球首个!无接触便可进行心电监测

众所周知,要了解心脏是否有问题,胸痛发作是否为心梗,最基础的检查就是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这些检查都需要通过接触身体的贴片以收集心电信号。

深圳市华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毫米波雷达天线技术、毫米波模拟信号辅助处理技术以及生理小信号获取和分离技术便可测量人体的出心率、呼吸率等数据。这也是全球首个无需穿戴无需任何接触人体就能实现的技术,其准确率已经达到临床级的精准度。

公司CEO龚䶮介绍:“可以解决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依从性的问题,通过持久监测,了解心率、呼吸频率过高过低现象,异常心率出现及占比,做到提早发现异常心脏情况,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的目的。”

市民在家就可以进行免疫快速检测

急性胸痛一旦发作,准确、快速明确诊断是胸痛中心第一任务,在心电图还不能准确判断时,抽血进行免疫快速检测对于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但是一般的监测仪器体积较大,市民并不方便进行快速操作。

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市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微流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开发目前世界体积最小的检测平台,市民只需要通过指尖采血的方式,效仿家用血糖仪式操作模式,便可在这台微型体外诊断免疫快速检测平台上进行操作。

公司医学临床部部长李泉介绍:“这样的方式适用于基层胸痛中心、胸痛单元、救护车内等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市民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检测。检测平台具有“傻瓜”型操作、超小型体积、快速、准确、有效质控功能等特点,实现了在任何地点对包括心梗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及时快速化验,为各医疗机构胸痛中心提高心梗救治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案。”

打通信息通道 打造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各医院均建设胸痛中心,实现对胸痛患者的快速诊疗,但在患者入院前,依旧会出现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延误就诊和抢救时间的问题

深圳市卓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卓简急危重症信息化平台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该项目提供基于5G的区域急危重救治一张网,建设指挥和数据两个中心,即覆盖临床业务流的指挥中心和推动大数据分析和实时质控的数据中心,覆盖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和救护车等,实现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关注的三全模式,同时支持跨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跨角色的医护人员之间协同,人机协同,医患协同的四协同模式。

公司总经理夏武介绍:“急诊医生在见到患者之后就可以通过卓简科技系统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如监护仪、心电图、超声图像、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体温等。而在医院的医生也可以通过查看救护车上的实时抢救情况,并通过实时音视频互动系统和救护车内医生保持联系,实现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专家、线上专家的多地实时协同救治,相当于医院急诊前移,构建了深圳市的胸痛急救一体化新格局,大大提高急救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及救治的准确性。切实保障“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政策真正落地,借助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危急重症救治区域协同和质控一体化的现代管理和信息系统支撑,保障百姓健康,造福民生。”

据了解,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3.3亿。在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而“1120”代表着2个“120”:一是出现急性胸痛要及时拨打“120”,二是明确诊断心梗患者需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内完成有效救治。快速有效救治体系使更多的急性胸痛患者尤其是急性心梗患者的得到最及时的救治,国家设立”1120”心梗救治日,就是提醒广大民众关注急性胸痛、关注心梗,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心脏健康,促使人人牢记:“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能救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