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大深圳医院“港澳药械通”再添心血管新械“可吸收抗菌封套”,并成功完成了内地首例植入案例,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患者植入感染及并发症风险。
“港澳药械通”可吸收抗菌封套植入手术
惠及2名港籍患者
心律失常、心衰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植入拯救了患者生命,但会引发感染。
“可吸收抗菌封套”是一种完全可吸收高分子网状包膜,装载两种抗生素,与心脏植入装置同步植入,会在7天内缓慢释放抗生素,9周内被人体完全吸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今年50多岁在深的港籍戴先生,在港大深圳医院心血管综合内科科主任姚启恒教授,与心律失常科科主任李海鹰合作下,成为“可吸收抗菌封套”国内首位获益患者。
9年前,居住在香港的戴先生被医院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并被植入了单腔心脏除颤器。而3年前移居深圳的他,便来到了港大深圳医院就诊。今年年初,港大深圳医院李海鹰主任发现他植入的心脏起搏器除颤器的问题,便建议尽早更换心脏除颤器并植入可吸收抗菌封套,以降低感染风险。
随后,李海鹰主任与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知名起搏及电生理专家谢鸿发教授,姚启恒教授进行远程病例讨论。而身处香港的姚启恒教授决定跨境来到深圳,与李海鹰合作进行手术。
5月28日,李海鹰主任及其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安置手术。接着姚启恒教授和李海鹰主任联合迅速将可吸收抗菌封套埋入囊袋。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清醒的戴先生表示:“现在感觉呼吸都很顺畅,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之后,姚启恒教授、刘铭雅顾问医生和赵春婷副顾问医生又为另一名港籍患者进行植入式除颤器更换术,并成功植入了可吸收抗菌封套。
“这两名患者属于植入器械的高危感染的病例,手术都非常成功。中国内地首例可吸收抗菌封套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临床应用。”姚启恒教授说。
深港团队携手 +“港澳药械通”利器
湾区患者受惠
“很高兴将香港使用经验引进到港大深圳医院团队中。随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增多,该项药械应用将会让更多国内患者受益,促进心血管医生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与新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心血管医学中心谢鸿发教授表示。
截至目前为止,两名患者已经功植入可吸收抗菌封套顺利出院,第三例患者也已经开始手术治疗。
在“港澳药械通”政策下,截至5月30日,港大深圳医院已引进包括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等13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以及磁力可控延长钛棒等9种进口医疗器械,为大湾区内产科、血液内科、肿瘤科、骨科等患者带来福音,已有逾700人次享受试点政策福利获得及时救治。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汤蕊嘉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