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深圳经历的疫情阻击战、攻坚战当中,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社区测核酸更方便,防控措施更精细,保障服务也更到位了?
目前,深圳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疫情防控成果,总结经验,基层组织和由此形成的相关机制不能不提。其中,有一个新建的基层组织功不可没,那就是
公共卫生委员会。
那么,公共卫生委员会是个什么组织,由哪些人组成?它在基层治理,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贠杰进行解读!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深圳在全市821个居(村)委会
今年1月22日,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
而深圳已经开展了率先探索,截至去年6月,深圳已在全市821个居(村)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了全覆盖。
邀请院士团队作为师资“班底”,开办了公共卫生委员会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整体效能,构建了“平战结合”的防控新体系。
已完成“区—街—社”三级公共卫生工作架构,将公共卫生宣传、发动、服务功能延伸到了基层治理的末梢。
逐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工作人员、社康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位一体”工作小组工作模式,在重点涉疫人员排查、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公共卫生委员会为纽带,探索构建党委引领、专业化支撑、社会化协同的新型治理格局,成为基层抗疫的“中场发动机”。
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书记刘岚光表示,社区公共委员会把楼栋长、把志愿者、把物业团结起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分工。等战“疫”打响的时候,大家就能快速地投入,筑牢社区公共卫生防线。
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设立,推动了基层治理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升级,并正向其他领域扩散。下一步,深圳还将推动建设社区居委会下属的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反映了深圳的执行效率和改革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贠杰表示,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委员会解决了专业防控和群众参与相衔接、相结合的问题,同时讲究“平战结合”,能够整合社区分散、零落的公共卫生资源,起到很好的协同高效作用。
他同时还表示,深圳公共卫生委员会快速实现全市821个社区的全覆盖,不仅体现了深圳市贯彻落实中央战略意图和广东省部署的决心毅力和效率,也反映了深圳从自身实际出发解决疫情防控问题的需求,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地加强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队伍和能力建设,
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全覆盖、能力普遍提升、作用有效发挥,初步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指导意见》提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原则,提高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社会化水平。
《指导意见》明确了重点任务
一是要做好机制和队伍组建。广泛吸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各类人员等担任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鼓励村(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相关工作机制。
二是明确了基本职责。包括制定公共卫生工作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培育、引导志愿者组织等。
三是要推动高效有序运行。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应急响应、卫生防疫、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宣传值守等活动。
贠杰表示,深圳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此轮的疫情防控中已经发挥了初步作用,特别是积极融入到原有的疫情防控体系中,
对弥补原有疫情防控体系的短板弱项,特别是加强基层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
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的时间还比较短,仍需进一步完善优化机制作用。
从全国来看公共卫生委员会推进情况如何,还需要怎样提升和加强?
贠杰表示,公共卫生委员会两年内在全国实现社区和(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这个目标相信会顺利实现。但是光实现机制的全覆盖这还不足够,还需要
加大
专业人员、资金投入以及信息技术的保障支撑,由此公共卫生委员会才能得到更大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聚焦公共卫生事业以及基层治理,数量的覆盖是第一步,举措的创新是第二步,更为深入的推进,则需要加大协同合作的力度与深度,让公共卫生委员会不是一块空招牌,而是盖在群众心坎上的,能够切实为人们解决诉求,平时有作为、“战时”能担当,并且有助于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社会组织。
编辑:深视新闻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