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深圳发布《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助企纾困“30条”。
这“30条”措施在当下发布,有何重要意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对于深圳的经济形势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接受深圳卫视记者专访,第一时间解答了上述问题。
政策怎么才能享受到?
“免申即享让我印象深刻”
深圳卫视:这次深圳发布的助企纾困“30条”,您认为有哪些亮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张海冰:这次深圳推出的“30条”助企纾困措施,我觉得有两个亮点非常值得肯定。
第一个就是突出救急、救难、纾困。
这次深圳市政府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比较大,帮助批发零售、餐饮、文体旅游、交通,还有一些重点制造业等,帮助了这些行业的小微企业。
并且针对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降低企业用工用房成本负担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很切实的政策,这是它的第一个亮点。
第二个亮点就是突出政策,快速、精准、直达。
不仅政策都一一列出来,以及政策怎么才能享受到?也有了明确。印象深刻的是特别有些是“免申即享”,就是说,你不用去申请,只要你具备这个条件或者具备这个资格就能享受到。
第二种方式是申请享受非接触办理,这个也降低了大家在疫情期间不方便的情况下,跑来跑去的这种成本。尽量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路,让企业减轻负担,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有效分担企业“固定支出”
深圳通过助企不断“固本培元”
深圳卫视:您认为在纾困解难上,当下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次助企纾困“30条”有没有直戳核心?
张海冰: 我觉得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 怎么样帮他们降低因疫情影响的固定成本支出,比方说房租、用工、社保等等这些。
比如说现在我这个厂子不能生产了,“可变支出”不增加了,原料不用买了,但是这种不变的固定支出,房租、水电还有人工社保,政府应该帮想一些办法尽量减少和分担。这次我们看到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第二个方面,尽快缩短疫情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物流和供应链。让我们的原材料能进来、产品能出去、订单能交付,让我们的企业能够正常地运转起来,我觉得这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深圳为什么要这样重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或者叫市场主体,是我们市场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细胞”,或者说叫最重要的支柱,只有我们的企业、市场主体保住了,后面一系列的就业、消费、居民收入,才能谈得上保住和增长。
深圳非常重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助企纾困措施,这是非常好的。对于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用中医的话来说,起到了一个“固本培元”的作用。
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的企业能够不伤元气,能够不出现大面积的减少,我们后面的经济发展经济复苏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应对疫情“连环战”
深圳经济的底气在哪?
深圳卫视:深圳今年有效应对了数轮疫情侵袭,您觉得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怎么看待?深圳又有怎样的“底气”来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张海冰:我觉得我们是有信心不担心,从深圳目前控制疫情,确保“双统筹”的这种态势来看,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而且今年的数据各方面也都不错,有信心深圳能够完成今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和各项任务。
深圳的底气我觉得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深圳全国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深圳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还有产业结构各方面,在是全国来说可以说是处在前列的。
第二个方面深圳有着雄厚的财政基础,能够支撑它在防疫方面采取比较大的力度。
第三个方面是深圳市政府有比较高的效率,决策也比较迅速,执行也比较到位,这是我们深圳促进经济向好发展的几个方面的底气。
同时深圳本身也有很强的外向型经济基础,在推动“双循环”发展方面,可能今年会迎来更好的一个局面。
深圳经济发展的形势,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它现在本身就是以一个新经济、新产业为主的这样一个城市,在不断地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双循环”方面,也都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经受了疫情的考验以后,在比较复杂的疫情冲击之下,也有了更多的经验来应对各种变化与影响,我相信深圳今年的经济,一定会取得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成果。
记者 / 赵畅 李天南 唐萍
视频剪辑 / 于源灏
视觉设计 / 马塬凯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