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因拟披露重大事项,该公司A股和港股临时停牌。
午间,中兴通讯发布公告,公司收到美国法院判决,裁定不予撤销中兴通讯的缓刑期,且不附加任何处罚。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兴通讯长达五年合规观察期有望阶段性结束。
受此消息影响,下午开市复牌后,中兴通讯A股直线拉升封涨停,港股也一度涨超50%,收盘时回落至23.14%。盘面上,5G 板块也出现异动拉升,多股涨停。
有证券公司研报称,中兴通讯胜诉利好通信行业估值复苏,甚至有自媒体用“王者归来”来形容结束合规观察期后的中兴。
但笔者认为,这对企业来说确实是重大利好,但我们仍然不能忘了“悬着的刀”——坚持不脱钩也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企业合规建设的同时也要炼就一身硬本领,文质彬彬但不受制于人。
01
中兴2021年业绩创新高
中兴总部位于深圳市科技南路55号,它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据其官网信息,该公司成立于1985年,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4以上人口。

(图源:中兴官网)
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最初起源于2016年。
当年3月,因所谓的出口合规问题,中兴被美国实施出口限制措施。2017年3月,美国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就遵循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及美国制裁法律情况的调查与中兴通讯达成协议,对其罚款8.9亿美元。直至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为期七年的拒绝令,实施第三轮处罚,同时派驻美国监管人员。
2018年4月20日,中兴通讯在其深圳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有能力、有决心渡过难关。
近年来,中兴通讯的业绩也确实出现了大幅的回升,2021 年的营收、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图源:中兴官网)
根据今年3月8日中兴通讯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该企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145.2亿元,同比增长12.9%;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8.1亿元,同比增长59.9%,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报告中称,公司坚持向下扎根,对底层核心技术、泛5G数字化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强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达188.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6.4%,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兴通讯拥有全球专利申请量8万件,已授权专利超过4万件,连续9年稳居PC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前五。同时,中兴通讯也是全球5G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中兴眼下确实又迎来一个发展的机遇,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视野放得更宽,就会发现科技自立自强依然是决定我们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键。
02
不能忘了悬着的刀
在“制裁”中兴之后,美国又开始对中国另一个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实施打压,那就是华为。
但没想到华为见招拆招,抛出海思半导体等“备胎”,最后美国不得不在芯片制造这一基础环节,对华为实施无理极限打压。
2021年,华为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40亿人民币,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
(图源:华为官网)
持续战略投入,构建未来能力,华为还在深圳重兵布局数字能源产业基地和研发基地。今年2月17日,深圳市2022年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其中,总投资达40亿元的华为数字能源总部落地福田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周余义在接受深圳卫视记者采访曾表示,外部形势的冲击,倒逼着深圳企业进一步去创新,利润增长和加大布局表明企业依然有能力做大做强。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纪疫情,我国坚持不脱钩。
“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
李克强表示,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际合作是并行不悖的。封闭不会有前途,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作为经济特区、外贸大市,深圳历来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作为科创之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镇,深圳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这要求深圳走出一条路,为全国提供样本。因此在推动企业合规化建设和科技自强上必须下苦功夫。

合规问题,已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头等风险”。
中兴通讯表示,在经历2018年风波后,该公司对合法合规的理解以及相应体系的建立,已经走在行业前列。数年时间,中兴通过建立完整的合规管理体系来识别并遵从业务所在国的贸易、税务等政策规定等,确保合规经营。
深圳市司法部门提出了打造“合规示范区”的口号和目标,并在研究起草深圳市加快建立合规管理体系的相关指导性意见,争取推动出台全国第一个地方合规建设指导性文件。
2020年8月,经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开始实施,其中提出市政府应当健全境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防范机制,跟踪境外知识产权法律修改变化动态,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信息,为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境外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专家、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支持。
“科技创新是深圳肩负好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关键支撑。”
建立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继布局,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
据悉,目前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2万家。近日,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出炉,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升至第二,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其中,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单项排名第一。
强大自身才有未来,深圳一定要、也一定能蹚出一条开放、合作、创新的路。
主笔 / 郭保瑞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