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场馆建设可谓是全世界比赛场馆建设中涉及事务最多、最复杂的工程,那么场馆里有哪些“黑科技”值得关注,深圳企业如何发挥作用呢?来看报道。
运动员脚下的冰面,怎样像贴膜一般平整?观众如何像“真正的粉丝”一样亲近赛场?高山滑雪怎么“运”5000名观众上山?场馆建设的“玄机”,不仅关乎各国运动员的成绩,还关乎观众的现场感受。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场馆一共有24个,本着“绿色低碳”和节俭办奥”的原则,建设不止是造一座房子或改造一座场馆,还牵涉到赛时运行、赛后可持续利用。
以“制冰”为例,国家速滑馆也称“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攻克了175mm小直径“冰丝带”弯弧玻璃加工等一系列难题,采用目前最环保的制冰技术,按年运营约能节约200万度电,碳排量接近于零。
再如冰球馆的观众席,过去设计的方案,是观众坐席第一排到板墙的位置为11米,这样利于安保,但为让观众保持较近的观看距离,方案作出了调整,“深圳智造”的可伸缩装配座椅进一步发挥了作用。
在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地依托小海陀山天然地理优势,拥有800米落差,3000米坡面长度,首次采用测绘无人机实施大范围山地地形测绘,优化后挖方量减少60%。“深圳智造”在此承建的看台设施,拥有装卸方便、可循环利用、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作为曾服务于北京奥运会、里约奥运会,还有深圳大运会、雅加达亚运会,新加坡F1一级方程式大奖赛等全球顶级赛事的“老面孔”,深圳领先体育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近年来在硬件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发展迅速,不断发力智慧场馆建设,给客户、给观众提供更好的看台设施。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