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余治国观察】深圳疫情:“521”收尾 “614”攻坚

近几天,国家卫健委专家组、钟南山院士,以及深圳市卫健委都作出研判,认为广东“5·21”疫情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一消息立即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媒体的报道。那么,如何看待当前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和下一步走势?请看今天的余治国观察。

当得知全市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时,相信很多人都会长舒一口气。这一结果传递出两个信号:

第一,深圳“5·21”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意味着盐田港在5月21日出现首宗病例,到6月6日发现最后一个病例算起,“5·21”疫情已连续19天零新增,平稳渡过14天病毒潜伏期。

第二,深圳东莞“6·14”疫情可控性增强。深圳东莞“6·14”疫情最新一个病例是6月21日发现的宝安区刘某,迄今连续五天零新增。

经历过一个多月来的广东疫情防控后,很多人感触很深,就我的感觉,有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变异病毒传播能力这么强,此次是三种变异毒株首次在中国内地传播,对以往流调、治疗、防控手段都带来全新挑战,让我国今后应对全球病毒流行新趋势有了实战经验;第二个没想到,是广深莞佛人口居住这么密,和北方等其它地区比,气候潮湿人员居住活动密集,一些地区楼宇间距非常近,疫情防控难度大大增加;第三个没想到,是广东组织和动员能力这么强,已经具备每天千万人次的核酸检测能力,组织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民众的团结性可见一斑;没想到疫情防控科技手段更新这么快,隔离人员门禁系统,体温贴等有效减少人员接触,还有健康码以往只有红码和绿码,此次广东增加了黄码,对风险区域停留1小时人员进行风险识别,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同时,疫情也锻炼出我国一大批核酸检测专业人员和日趋科学的SOP流程,可以更加有效排除核酸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核酸试剂判断值设定、内标污染等情况都会造成检测结果失真,但有严格的复查标准流程,就能够做到精准可靠。

面对深圳东莞“6·14”疫情,深圳人仍要有十二万分地警惕。根据此前其它城市流调结果,最短14秒就形成传染。目前来看,餐厅、洗手间等公共场所属于高风险区域,提醒广大市民在这些密闭空间要特别注意正确佩戴口罩。

今天的观察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