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建设卓越贡献奖聚焦光明科学城建设,坚持实绩导向,重点从创新载体规划建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引育、科技金融、资金支持,以及空间保障、配套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建设、制度政策完善等方面,评选为光明科学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及个人。
即日起,深圳光明将陆续推出先进集体候选单位系列报道,聚焦这些单位及集体在光明科学城建设过程中,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奋斗事迹和姿态,敬请垂注。
近年来
光明区委组织部
着眼各类机构加快入驻的趋势
坚持以党建为“最大公约数”
建立科学城党建联席会
强化政治建设,解决发展难题
相关做法荣获
全省“先锋杯”创新大赛一等奖、
“全省优秀案例”等荣誉
“跟党一起创新”紧扣“怎么跟”“怎么一起”“创新为了谁”三个核心理念,光明区探索形成了组织网络、主体培育、服务保障、社会责任、空间阵地、文化氛围“六大体系”,为光明科学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光明区在全市率先组建合成生物科技产业链党委,目前已建立11个(其中党委8个、支部3个),覆盖160多家链上高科技企业。同时还成立高层次人才党委,链接138个科研机构、377个科技企业党组织和1205名高层次人才。
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科技产业链党委成立大会现场。(资料图)
加强引领,开设“我和科学城的故事”专栏,举办音乐党课、“走虹桥·学党史”等活动40余期。加强凝聚,举办28场“汇光明”人才活动。加强吸纳,与科研单位同步摸排人才党员,高层次人才党员从16%增长到42%。
优化服务保障
成立光明科学城党建联席会,吸纳30家重点单位加入。发布78项共享科研资源清单,推动中科院理工大高端实验室等科研设备共享。建立“问诊会”机制,解决人才难题120余件,提供保障房2242套,协调子女学位633个。实施“领航计划”,参加“上市培育”的贝特瑞、创意通成功上市,其中贝特瑞成为北交所开市市值最高企业。
强化社会责任
聚焦科技向善、科技伦理,签订章程公约。举办伦理讲座、科技报国党课,邀请北京大学丛亚丽等顶尖伦理学教授开展巡回宣讲,邀请深圳湾实验室海归人才讲述科技报国事迹。开展“科普行”“科技开放日”等活动,让科技走进小区、校园。
引领科技惠民,合成生物所邓兴旺院士用科技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粮油,迈瑞生物李双双博士用医疗设备支援对口扶贫等。建设科技驿站,首批建设10个科技驿站,开展辖区科普、科技体验、实践实验等活动。
空间阵地、文化氛围
此外,光明区还积极塑造“跟党一起创新”的空间阵地、文化氛围,谋划布设一系列文创产品、主体装置、文化长廊,规划建设长圳保障房人才社区和人才服务中心,打造服务人才、社区治理的标杆以及居民群众的“网红打卡地”。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