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快乐1062
记者 | 麦洁
通讯员 | 赵慧娟 王卓芬
吃完饭躺沙发上愉快地刷手机,突然发现看不清屏幕上的字了,抬头看在家里晃来晃去的老婆,竟也只能看到模糊的脸庞……才41岁,眼睛这是怎么了?程序员吴先生(化名)到眼科一查,发现双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血糖严重超标。原来,是10年来被漠视的糖尿病“算账”来了!
不只是视力问题,脑血管都闭塞了
发现视力有问题后,吴先生赶紧到当地医院眼科检查,检查发现他双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像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表现,一查血糖竟高达26mmol/l,远超过标准的4倍。眼科医生说,他目前的首要问题是控制血糖,如果血糖不控制,眼睛问题还会继续加重。
为了控制血糖,吴先生到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问诊。接诊他的是内分泌代谢病科青年骨干郭婧主治医师。将吴先生收入院以后,郭婧医生对吴先生进行了糖尿病宣教及降糖治疗。
(资料图片)
完善糖尿病相关检查后才发现,吴先生已经存在糖尿病相关的周围血管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其中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全身多处动脉斑块,最严重的就是颈动脉彩超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低回声团,考虑斑块形成导致狭窄,狭窄率约90%,也就是此处动脉被堵塞了90%。进一步查头颈CT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近端截断,有一段未见明确显影,考虑血管闭塞,简单地说,就是动脉有一处完全堵住了。颈动脉狭窄若斑块脱落易形成栓子导致血管栓塞,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低灌注,严重的出现脑梗死。等待吴先生的是积极手术解决颈内动脉血管闭塞问题以及血糖控制。
10年前已发现糖尿病,嫌吃药麻烦放任不管
吴先生十分后悔,其实,10年前他就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但是十年来他对糖尿病爱理不理,现在遭到了糖尿病的“疯狂报复”!
10年前,31岁的吴先生正处于事业打拼期和上升期,工作繁忙,每天忙忙碌碌但也不亦乐乎。有一天,好久不见的朋友惊奇地问他,你怎么瘦了这么多,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时候他才注意到这两三年不知不觉体重竟然下降了20kg。他当时到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8mmol/l,医生诊断他患了糖尿病,建议药物治疗,当时的他觉得自己除了瘦没有任何不舒服,没必要老吃药。每年他也会体检,每次体检都提示血糖高的问题,但他对医生的建议置若罔闻,一直延续此前的生活习惯,海鲜、烧烤、啤酒样样不断,还每天吸烟40支,过得自由自在。
2年前,吴先生臀部长了脓肿,红肿热痛,不能坐不能走,这才走进医院的大门,切开、引流,受了好一番罪才逐渐好转,医生再次建议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会容易出现皮肤感染,还会引起眼睛、肾脏、血管的并发症,到时候更难治疗,他频频点头保证出院一定听医生的好好用药,然而仅仅1周,他就厌倦了天天吃药的“苦日子”,把医生苦口婆心的劝诫抛之脑后,又过上了惬意的生活。
他本以为血糖高了这么多年,也不影响生活,糖尿病也没这么可怕吧。没想到,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一直“温和”的糖尿病突然“张牙舞爪”地找他“算账 ”了。
“粗心男”只体检不看结果,患病两年却不自知
深大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郭婧主治医师提醒市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很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引起不舒服的症状,但长年累月的慢性损伤可能会引起脑出血、心梗、脑梗、肾衰竭、失明、截肢等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不及时控制,必然是以生活质量下降的往后余生为代价。建议30岁以上或者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每年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关注体检结果,对于异常项目需要到专科详细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排除隐患,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疾病也能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郭婧主治医师特别提醒,市民体检后一定要详细阅读自己的体检报告,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问题,应及时求助专业人士。有一名44岁的男性患者,近半年出现手指麻木,一周前做了全面体检,化验空腹葡萄糖16.51mmol/L,甘油三酯35.01mmol/l(参考范围0.55-1.7),在深大总医院住院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提示该患者血糖升高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患者不相信,称自己每年都规律体检未发现血糖升高的问题。医生请他提供此前的体检报告,结果发现,已有连续2年的体检报告都提示这位患者血糖升高,而他仅仅是完成了体检这件事,体检后却没有认真阅读自己的体检报告。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