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到了,各位爸爸妈妈是不是在想送给孩子什么礼物才好?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最希望爸爸妈妈为他们做什么事情吧!5月下旬,我们进入福田区一所小学,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希望妈妈能对我温柔一些。”
“我希望爸爸不要总是瞪我,爸爸的眼睛很大,瞪着我时,我会害怕。”
“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打我。”
“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只管妹妹,也多看看我。”
“我希望爸爸每天能早点回家。”
漂亮的娃娃,新奇的玩具是会给孩子带来快乐,但是也许父母温柔的陪伴、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长久的快乐的保障。请做以下尝试——
理解孩子的需求,不要总说“我是为你好…..”
父母理解孩子往往参照的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父母,我们的体验很重要,但是我们要知道,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孩子经历的生活与我们小时候是很不一样的。孩子的学习内容、同学之间的相处模式、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都有了改变。所以,我们需要把孩子说的话放在心上,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孩子交流,忽略孩子在说什么。比如孩子说在学校里被欺负,有同学故意毁坏他的文具等,你会怎么说?你是说“你大方一点”,“这不算欺负”,还是会停下来,细细地问问孩子前因后果?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总说“我觉得这样更好…..”
“我不渴,妈妈总觉得我渴,总让我喝水。”“我觉得很热,姥姥怕我冷,总让我穿长袖。”
现在很多家庭需要老人来帮忙照顾孩子,老人的生活经历和躯体感受与孩子更是不一样。有一位爸爸这样说:“我知道我儿子和奶奶在一起有压力,奶奶太唠叨了,我回家吃饭,听她从头说到尾,我都头疼。孩子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孩子是挺不容易的。”如果家里有这样类型的养育者,真的需要好好沟通一下,改变唠叨的做法。生活是孩子自己的,请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荡。如果孩子觉得生活中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会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慢慢地就说不出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避免对孩子实施暴力
“孩子小,打他他也记不住,小时候打打孩子没关系的。”“我小时候就是被打大的,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经打,一打就说不活了。”“我都没有打孩子,只是大声说说他,他为什么这么脆弱?”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四种类型。打、踢、咬、摇晃、用工具击打,造成儿童躯体损伤属于躯体虐待。冷漠、讽刺、嘲笑、轻蔑、侮辱,引起儿童心理问题,属于精神虐待。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孩子心理上容易变得恐惧、害怕、自卑、易怒;对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孩子食欲下降,睡不好觉;同时影响孩子的学业水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让孩子接收到你的爱
请直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你是否可以自然地说出“你是我最爱的孩子。”“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在乎的人就是你。”对于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爸爸们来说,直接说出自己的情感是存在困难的。他们觉得说不出口,很怪异,很尴尬。但是这是需要我们改变和提高的地方。直接告诉孩子你爱ta,是每个孩子都想听到的话。
请观察一下你和孩子交流时你的肢体动作。与孩子相处,说什么话重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也很重要。比如,你和孩子说话时你们是否很自然地靠近,想象一下你和孩子坐在窗边,如果有人从窗外看你们,听不到你们在说什么,只是看到你们的姿态,会如何推测你们的关系。
温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打骂孩子,与孩子和善地说话。二是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感受。温柔地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心底深深的关心和爱护。
来源:福田区慢病院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