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深圳不断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破除国际人才流动壁垒,打造全球人才汇聚高地,深圳充分运用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的政策,通过多种举措为各领域境外人才执业便利化提供制度基础。樊敬文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一名医生,今年,深圳进一步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打破了内地职称逐级晋升规则,并首次为在深圳工作的37名港籍医生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樊敬文正是其中之一,这就意味着,今后像他这样的港籍医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职业将获得更大的便利。“主任医师这个层级,在内地就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包括对临床考核的能力都是要求非常高,那我们在香港的手术和看诊经验也是有一个标准,互通互认之后,对我们来说就方便很多。”
今年7月,市人社局发布《深圳市国际职业资格视同职称认可目录(2022年)》,包括25项国际职业资格,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绿色建筑、人工智能、勘察设计等专业,覆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二级证书纳入《视同认可目录》,更是为深港澳三地人才评价标准融合创造了条件。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凯表示:“通过人才的支撑去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能够更加顺畅、无缝的在深圳获得一个职称的认可,让国际的一些专业人员能够更便利的在大湾区、在深圳执业。”
作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之一,深圳近两年在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制度方面取得显着进展。今年初发布的《深圳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允许持有清单内境外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按照相关实施办法,在深圳备案登记后执业,提供专业服务。首批清单涵盖6大领域,包括税务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医师、船员资格、导游等20项职业资格。此外,深圳还从人才技能的实际应用出发,允许国际人才在境外的专业工作经历、学术成果、专业技术贡献以及技术、学术、职务等作为职称评价依据引入专家,细化评价标准、提高评审科学性。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梅丽琛介绍:“本次我们出台的这个清单,打破了港澳跟内地职称的壁垒,极大地简便了港澳专业人才来内地职业的流程和时间,我们在政策层面上也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鼓励两地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人才的要素流动。”
截至2022年11月底,共有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前海办理执业登记,409名香港建筑规划专业人士办理备案。梅丽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完善我们已经出台的职业便利认可清单,然后会研究扩大清单适用的专业领域以及地区范围,同时,我们也会持续推动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所属领域的境外专业人才职业管理规定,为境外专业人才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职业便利,吸引更多的境外优秀人才来生深就业执业。”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 杨瑜瑜)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