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以“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45个全国质量月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广东省市政工程2022年“质量月”观摩活动在深圳地铁13号线七工区成功举办。全市建设工程相关行业协会、各在建工程项目参建企业代表通过线下观摩、线上视频直播形式参与。
记者了解到,本次观摩项目为深圳地铁13号线的七工区项目即高新北-留仙洞“两站三区间”,是提升深圳市轨道交通事业水平的重点工程。在当日观摩活动上,深铁集团设置了2个展示点,介绍了该项目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绿色建造、安全建造以及智慧建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
其中,在质量管理标准化方面,13号线七工区项目从选材入手,贯穿施工管理全过程。以区间盾构施工为例,在管片生产阶段,项目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监督。在盾构掘进阶段,设置智能化监控室进行指导。在管片拼装阶段,联合监理及时纠偏,确保实体试验检测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而在绿色建筑方面,该项目全范围采用了装配式集装箱、围挡、钢模、标准化安全栏杆等,有效达到材料周转,建筑材料回收率可达90%以上。针对石鼓站、西石区间北段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涉及的大方量石方爆破开挖施工,项目在保障建构筑物安全范围内采用数码微差控制爆破施工技术,可有效减少爆破扬尘,同时减少爆破对周边建筑的震扰。
此外,观摩现场也展示了13号线七工区项目以科技化信息手段,针对大型机械设备管理,自主研发的检到位系统。机械管理人员使用终端设备定期对大型机械重要部位进行检查,后台可随时查看设备安全运行情况,做到分级管理,有效保证大型机械设备使用安全,可起到防范化解安全质量风险隐患的作用。
记者还在智慧工地展示区发现,深圳地铁13号线七工区将8大项、20小项新技术应用于各工点施工。通过深化应用BIM技术,对围护及主体结构、基坑开挖、盾构掘进、吊装作业、高支模搭设等重点环节进行场景模拟,充分解析各项工序之间的交叉,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标准。
据悉,作为深圳市推进自贸片区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深圳地铁13号线南起南山区深圳湾口岸站,北至宝安区上屋站,全长22.436公里,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南北走向重要通道,有力改善深圳湾口岸、科技园片区交通现状,支撑深圳西部发展轴带建设。
下一步,深铁集团将以本次“质量月”观摩活动为契机,继续强化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各项管理措施,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推进工程项目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为全市发展创建更多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 郭超)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