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市交通运输局建设中心全力推进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西行隧道路面工程采用3D数字化智能摊铺新工艺。近日,该工程顺利铺筑完成。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桂庙路快速化一期工程是深圳市干线路网规划中滨海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为月亮湾大道、前海路、南新路、南山大道、南海大道、后海大道,止于后海滨路,道路全长4.9公里,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路采用隧道下穿南山桂庙路片区,隧道断面为双向六车道加集散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地面道路为双向6-8车道,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
该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为更高效高质完成项目建设,桂庙路项目打破传统施工方式,积极探索和使用3D数字化智能摊铺新工艺,实现了项目智能化与数字化施工建设。本次摊铺作业段为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隧道内路面标)西行隧道上面层沥青,西起于月亮湾大道东侧(K2+390),东止于后海滨立交东侧(K4+350),全长1.96公里,约3万㎡,体积1200方,约2900吨料,一次性摊铺完成。
3D数字化沥青摊铺技术是通过三维建模将道路设计线导入3D控制系统来实现精准化施工,主要由测量机器人(ICR80智能型高精度1″全站仪)基准站和施工自动控制系统组成,通过全站仪三维定位及多种传感器检测技术,对施工机械进行定位控制。3D数字化沥青摊铺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步:1.下承层数据采集;2.三维数据建模与导入;3.测量机器人安设;4.控制系统的启用智能化施工;5.过程实时控制和校准。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的三维坐标数据检测和施工质量反馈,实现完全自动控制摊铺高程、厚度、坡度的控制,减少人的控制和误差,简单、快速、精准的完成摊铺施工。
桂庙路3D数字化沥青摊铺,不仅有效提升了桂庙路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更标志着深圳市路面施工向数字化、智能化更进一步。3D数字化沥青摊铺可有效提高了机械使用的效率,节约物料,降低油耗;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无须放样、打桩、挂线等复杂繁重的操作,减少因人为因素及外部环境导致的工作失误所带来的摊铺质量问题,减少工人数量;一次摊铺减少了横向接缝,提高平整度(中面层平整度σ值0.82达到设计上面层平整度要求,设计上面层平整度σ值要求1.0以下,规范要求上面层平整度σ值1.2以下),而平整度的提高则大大提升了行车舒适度;通过智能化设备减少人工成本并消除一部分由机械带来的施工质量安全隐患;在摊铺机、压路机上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LED显示屏实时显示摊铺、碾压温度,实现温度的可视化。
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西行隧道路面工程沥青面层摊铺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工程近期将通车投入使用。隧道开通后将实现福田、罗湖往前海过境交通从桂庙路地面道路剥离,有效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力,实现前海与市中心区的快速联系,对于促进前海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和提升桂庙路片区沿线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 郭超)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