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在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征程上,无数科技工作者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就是其中一位,日前,他凭借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被同时授予2022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及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记者见到徐讯时,他正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在研究开发时空单细胞测序技术,这项技术对某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及药物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徐讯带领华大研究院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取得了诸多重磅成果,例如首次对上十万例样本进行人类群体进化基因组研究、实现最全面的病毒细胞易感数据库构建和人类疾病的细胞定位数据库构建,以及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厘米级视场、纳米级分辨率的时空组学技术,该技术将有望带来继显微镜和DNA测序技术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徐讯表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能实实在在帮助百姓,也对基因科技从早期研发走向成熟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两年前,我们在研究时空组技术时还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团队还是坚信这个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然后慢慢地有了突破,最后把当初的一个设想变成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案。十几年来,我一直都扎根在科研的前线,坚持做基础科研,像我们做基因的必须以解决健康问题为首要出发点,这个是我们始终没有变的初心。”
自2007年徐讯加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他就带领团队在这片热土上“大展拳脚”。他告诉记者,当时基因科技在全国来说还没实现产业化,但深圳市政府高瞻远瞩地看到了这个前沿科技的无限可能,目前被华大人称为“一办”的办公楼,就是当初盐田区为华大提供的科研场地,多年来华大在这栋楼里面孵化出了诸多科研和产业成果,而徐讯也看到了深圳整个科技领域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深圳在全国所有城市当中应该是最关注创新的,所以鼓励创新这样一种氛围、人才的集聚,这些就给我们凝聚起这样一个团队来做这样的事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而且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是最大的。我们研究院是拿了深圳市十大技术科研机构,所以我们就不需要一个个小项目去申请,节省了科研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深圳变化最大的就是不断地引进和建设新的高水平科研机构,所以有了今天深圳大量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出现。”
2012年,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等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基因测序仪这种精密的生命科学仪器设备和技术长期被牢牢掌控在几家国外大公司手中,严重制约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为此,华大在解决如何实现工具自主可控的问题上进行了突破创新。2013年,华大完成了对美国一家公司的收购,并进行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桌面型测序仪,打破了高端测序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产可商用测序仪的空白。在徐讯看来,“刷新认知”是科技创新赛道上的必备技能,而每一位在赛道上奔跑的人,都是“孤勇者”。 他希望在未来的科研路上,能做科技创新路上的“追光人”,不断勇毅前行。“我们团队做的一个最有影响力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就是从2012年开始研发到今天,10年时间实现了测序仪的自主可控,现在已经投产了,而且基于我们这样一个研发,已经形成了我们新的产业板块,叫“华大制造”。我觉得在科研的路上还是要能坐“冷板凳”,不能什么热就去研究什么,我还是希望我们团队都能够坚信自己的科学理想,然后能够克服所有困难,把想要做的科研能够实现。”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 杨瑜瑜)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