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士初次有孕,一家人都正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孕中期一次常规产检却令全家人忧心忡忡。6个多月的三维超声显示羊水过少,宝宝极度缺“水”。在常规可达2-8cm的羊水深度检查里,其最深处仅有1.3cm,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也是四个羊水象限中仅存的一区,而胎儿也仅有常人5个多月大小。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令文女士全家措手不及也束手无策。

文女士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产前诊断及胎儿医学专家方群教授接诊了这位孕妈妈。在门诊的详细沟通中,文女士了解到羊水过少时,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存在胎儿发育异常、胎儿肺发育不全、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等风险,基于对胎儿的期待,她决定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方群教授在问诊)

经过对病情及检查结果的仔细分析、评估,也尊重孕妈妈坚持继续妊娠的意愿,方群教授提出2种方案:1)低风险的保守治疗法,通过定期超声监测,观察胎儿的病情进展;2)实施羊膜腔灌注术,能精准、快速补“水”,但有手术出血、感染、胎膜早破和流产的风险。基于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充分咨询,文女士及其丈夫决定接受羊膜腔灌注治疗。

(方群教授、朱云晓教授为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妇产科方群教授和超声科朱云晓教授共同完成,两位教授精准定位、精准穿刺,术中超声监测羊水量明显增长。术后一周复测超声时,其最深处羊水量可达4.6cm,羊水指数达14cm,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之后的定期产检中,孕妈妈宫内羊水量始终稳定,胎儿发育也较前逐步好转,宫内补“水”疗效显著。门诊医生密切随访,在妊娠足月后,文女士顺利分娩。现在,文女士的宝宝已经4个多月大了,发育状态良好,可逗笑,可竖抱,会握持,体格发育在同龄儿童中属中上水平。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梁轶琳,通讯员刘柏蓉、赵晓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