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谁”

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童年游戏

展示一个剪影

透露一点信息

一方引导着另一方

一步一步

说出对方的名字

但你知道

诈骗分子

也爱和你玩这个游戏吗

骗子:“喂~,好久没联系了,你还记得我吗?”

受骗人:“不好意思,请问你是...?”

骗子:“这,我们老同学啊,咋了?这么久没联系就忘了我了?”

受骗人:“哦!想起来了!你是老王吧!确实好久没联系了!"

骗子:“对啊,这才想起来?得了,莫得感情了。话说,老哥我最近手头有点紧,你看能不能...?”

一般来说

骗子会通过随机拨打电话等

用“广撒网”的方式

和受害人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他们通过三两言语

套取信息 骗取信任

一步一步诱导受骗人完成“骗款”转账

可是

随着防范知识的普及

如今“猜猜我是谁”这种简单粗暴的骗术

已经很少人中招了

更有甚者

会有市民反过来戏耍诈骗分子...

然而

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

让公民个人信息更易泄露

这也给“熟人诈骗”这类骗术的升级

有了可乘之机...

前段时间

深圳警方成功止付283万的一起

冒充公司领导电信网络诈骗案

就是这类“熟人诈骗”的典型

央视《法治在线》栏目

也对该典型案例进行了相关报道




观看《法治故事-“客服”来电以后》完整报道

手法拆解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冒充“熟人”类诈骗。诈骗分子通常会通过各类途径和手段获取被骗人的个人信息,根据被骗人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量身定制一套专属方案,实施精准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在日常生活中,诈骗分子还会使用非法手段盗取微信号、QQ号、手机号码等,或者根据社交账号照片、备注进行模仿,冒充“亲戚、同学、朋友、领导、客户”等熟人进行诈骗,他们一般会以患重病、出车祸、急用钱等为借口,要求受骗人转账汇款,骗取钱财。

深安君提醒您

  • 如遇到自称熟人(亲戚、同学、朋友、领导、客户、房东等)通过微信、QQ、短信等方式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务必通过电话,视频或当面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加强各类网络平台的账号保护,尽量少在公开的网络空间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社会关系,社交媒体的好友备注尽量不标注与本人的关系。

  • 同时,为切实守好大家的钱袋子,深安君在此再次提醒各位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让诈骗分子无缝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