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警察,这是警察证,有警号,你可以打派出所电话核实,或者我联系船舶调度中心给你打电话确认。”3月11日,吴海亮对着手机,苦口婆心向与其视频通话的船员解释。
为了实现面对面宣传,登记核实海上船只的信息,同时也为避免疫情期间的接触风险,海防民警采用视频方式与海面上的船员沟通,也因此被有的船员当成“骗子”。
“这说明我们深圳反诈宣传做得扎实,过程虽然曲折点,只要多点耐心,还是能顺利完成任务。”吴海亮笑着说。
吴海亮是深圳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民警,从事刑侦打击相关工作,今年2月初,抽调支援分局海防打私工作,成为一名海防新兵。
辖区11公里海防线,很长一部分是填海工程工地,施工车辆、船只很多,为做好海防宣传工作,吴海亮和同事们经常走访踏勘。
“通过与项目部沟通,认真做好路面施工人员核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但是海上施工人员,大都是常年生活在海上的船员,他们不愿意上岸,考虑到疫情防控,也不方便上船跟他们面对面交流,所以选择了视频通话的形式。”吴海亮介绍说。
最曲折的一次,吴海亮联系一个年过五十的船员,对方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也没有微信号,吴海亮花了近两个小时,反复电话沟通指导对方下载、注册账号,最终成功添加好友后,才拨通了视频通话。
“为什么一定要‘见面’?因为要把我们的海防相关法律知识、有奖举报政策一条条讲给他们听,让他们重视起来,同时,也可以直观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有问题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吴海亮介绍,面对面沟通的好处,能精准的把宣传工作做到位,还能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如果只是打个电话,很可能对方挂断电话就不当回事了,所以即使被误会成骗子,也一定要逐个视频沟通,要见你一‘面’。”
见过“面”后,船员对民警的信任感增加了,遇到突发问题时,会第一时间与民警联系。海防民警也会不定期给船员们发送提醒海上防范信息,巩固宣传实效。
海防宣传只是海防一线民警的诸多工作之一,完善岸线巡防机制、加强海域巡逻,这是吴海亮每天的例牌工作。
前段时间逢深圳遭遇强冷空气,吴海亮记得和同事去海边岸线踩点勘查,在泥泞的海岸线,车轮陷入泥中抛锚,怎么也开不出来,最后大家只得冒着寒风冷雨,瑟瑟发抖、徒步前行,一个个浑身都湿透了。
“我还要在岗位中继续摸索学习,向海防一线前辈请教。”经过风吹日晒,吴海亮的脸上已经晒出了一道口罩印,他坚信,我是一颗螺丝钉,在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发光发热,不负使命。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