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共有11家境内外媒体获得提问机会,依次为农民日报、香港经济导报、彭博新闻社、深圳卫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路透社、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经济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新社中新网、中国教育电视台。深圳卫视是唯一一家地方媒体。
就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提问
深圳卫视&直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畅: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电力煤炭供应紧张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生产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双碳”目标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能源供需紧张和地缘政治多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如何能够更有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任京东: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不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有力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对我国发展的传导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重点从三个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紧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继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大力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等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应急保障电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区域互济、多能互补水平,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用能安全。
“双碳”目标下
深圳如何为能源安全保供作贡献?
目前,深圳大鹏新区集中了多个国家级、省级核电、气电、天然气基地。今年7月,满载6.5万吨LNG(液化天然气)的LNG船舶“尼罗河之鹰”轮在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完成卸载作业。至此,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接卸量累计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超亿吨LNG港口。

如今,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已成为国内LNG接收站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国最大的LNG枢纽港,液化天然气供应约占深圳市的70%、广东省的50%。
此外,在深海油气领域,深圳的身影也格外活跃。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深圳市为主要基地,从对外合作到逐步自主经营开发南海东部油气资源,打造了全国第七大、我国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南海东部油田,建成6大原油产区和1个天然气产区,累计生产油气超3.4亿吨油当量,近三年原油增产总量占全国原油增量的1/3,成为我国油气供应和产能新增的“压舱石”。2021年中海油驻深企业贡献GDP超400亿元,跻身深圳工业产值十强企业。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