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牢记嘱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交出优异答卷。于深圳而言,持续迸发出来的文明进步动力,为这座城市勇当尖兵、走在前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80万!这是深圳志愿者的数量。有时间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超500万!这是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民参与无偿献血的总人次,点滴之举汇聚成的大爱,正蔓延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1043个!“千馆之城”让深圳书香满城。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在深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盈。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统筹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攀升新高度。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5个“历史性跨越”称赞深圳40年奇迹,他指出,40年来,深圳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精神的刻度,标注着时代的高度;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更需凝聚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深圳,文明从来不是一句口号。面对突发状况接力相助的热心市民、暴雨夜徒手推车救援的铁骑女警、跑腿送餐递文明的“蜂鸟”、满腔热血投身公益事业的“中国好人”……每一个平常的生活片段,都是一道文明的风景;每一个平凡的深圳人,都是一股文明的力量。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座城市亦然。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深圳,如今,文明创建更趋“常态化”,通过制定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等,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触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公共文化设施,让“十分钟文化圈”照进现实;全市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思想阵地。文明,正润物无声地深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文明是城市之光,是城市之魂。盘点十年来的央视春晚,“深圳元素”频频亮相;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原创舞蹈《烈火中永生》等原创文艺精品,受到全国瞩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圳成为世界政党大会的五个地方分会场之一,向世界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设计周、时装周、文博会、创意十二月等文化活动接连上演,“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已成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5%,位居全国前列。自2011年以来,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近15%,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圳以更新的气象、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视野,瞄准“城市文明典范”战略定位,朝着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