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圳携手汕头、河源和汕尾市,把76个重点帮扶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力争到2035年,帮扶的重点镇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总体实现,乡村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广东河源市和平县石井村的一个食品加工厂,工人袁日姐正将刚出锅的腐竹进行晾晒。她告诉记者,以前石井村是省定贫困村,村民主要依靠传统散种散养和打零工来维持生计。自深圳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建起了几个工厂,修好了路,村民们有了稳定收入,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井村腐竹生产公司负责人介绍,和平县腐竹有600年的历史,各类小作坊遍地开花;在深圳帮扶工作队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下,她在石井村办起了全县规模最大,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最高的腐竹加工厂。生产的腐竹在深圳市场销售,并申请了“圳品”认证。石井村的发展是深圳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目前,深圳对口帮扶河源44个镇,建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32个,带动3万余人就业。

自2016年以来,深圳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河源帮扶资金约84.2亿元,引入社会帮扶资金约425.6亿元。2013年以来,在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超23亿元,支持当地民生项目超过100个。其中,建设30处学校、13所医院,帮助河源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

精准帮扶,是深圳省内对口帮扶工作的另一特色,工作队从县下沉到镇,同时选派优秀干部深入到村,触达帮扶区域的最末梢。在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2016年驻镇扶村干部进村后,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潜在价值,打造了一个集民宿、农家乐、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庄。

自深圳对口汕尾帮扶工作以来,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100亿元,派出帮扶干部845人次,拉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产业投资近1500亿元;在民生方面,新建、改扩建学校50多所,增加学位3万多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60多所,提升改善及新增病床数17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