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不到9%,却能够繁育超过地球一半的物种。而一座城市的创新环境,就如同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打造产业集群,引导优势项目落地,深圳正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吸引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今天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报道,让我们跟随多路记者,从技术“鱼池”、园区“生态”、创新“环境”等方面,来了解深圳为创新企业成长打造的“热带雨林”。

比亚迪是今年新晋世界500强的深圳企业。企业用了13年,实现了新能源车销量从0到100万辆的突破;而从100万到200万,仅仅用了1年。比亚迪为何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始人王传福曾介绍,公司内部有一个特殊的“技术鱼池”,当市场需要时就捞出一条“鱼”来,这使得公司始终处于行业制高点。

除了技术共享,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样能够助力打造行业发展的“热带雨林”。在全市重点打造的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深汕智造城园区内,投资250亿元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正加紧推进,其中二期项目预计年产6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值将达千亿。

在深圳全市各区,类似这样的园区正“多点开花”。宝安区打造的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为辖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强大的空间载体和产业链支撑。7月初,格林美深圳超级技术研究院在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区建成。

各产业园还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发展平台和服务。龙华区的银星科技产业园,优先导入平台企业,搭建良好生态,再以平台企业来吸引并孵化企业。

盐田区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通过“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创业加速+资本支持”的立体成长模式,着重培育生命健康领域科技企业和领军人才。

优质政策不断出台,也让深圳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更加丰沃。除了“20+8”产业政策,深圳今年还连续发布了5个“30条”,其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明确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60万家,企业超过320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