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视新闻按

近日,2022年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今年开局,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及多点散发的局部疫情等不利因素,深圳经济承压前行,这份年中“成绩单”备受关注。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特别策划推出系列访谈《深圳经济问答录》,广邀长期关注深圳发展的专家学者,开展探讨。

第一问关注:三重压力紧逼,深圳经济后市如何?丨深圳经济问答录之一

第二问关注:疫情背景下,深圳如何稳住“基本盘”?|深圳经济问答录之二

本期,我们关注深圳战新产业谋篇布局。如何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深圳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三问:从“独角兽”到“巨无霸”,深圳战新产业下一步怎么走?

应答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资委秘书长助理、研究员 窦勇

Q.您如何评价深圳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情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资委秘书长助理、研究员 窦勇:

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来到深圳考察创新型企业,又或者说将它们称之为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像德国,则把它们叫做“隐形冠军”。

(图源:创新南山)

我深深地感觉到深圳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越来越好,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分布越来越广泛,涉猎各个产业;

第二,数量越来越多,涌现速度也越来越快;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不同于以往一些企业靠商业模式创新,迎合市场的需求,以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以技术创新驱动的独角兽企业则越来越多。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深圳的工业立市、创新驱动等战略,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成效。

Q.土地、能源、环保成本攀升后,深圳制造业如何突围?

窦勇 : 深圳的面积并不大,1997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全市能拿出来连片开发、规模面积较大的土地其实不多。

除了土地,还有能源问题。去年国内部分地区因为能源紧张,短时间内曾出现过拉闸限电的现象,以及当前国际上的一些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高涨,这使得国内的一些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负担加重。

这都是企业关心的一些现实问题,包括要素保障、资金、金融支持。要考虑如何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改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各种手续程序等,为企业增添动力。

环境容量这个新因素,如何在双碳指标方面增加企业的环境容量,也要为企业采取措施减轻负担。另外,还有诸如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拓、完善供应链产业链等等。

我觉得工业经济“30条”、“20+8”产业政策这两份文件,就是急企业之所急,从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出发,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Q.深港科研融合 “金窝”如何孵出“金蛋”

窦勇 : 促进战新产业发展,相关的措施和建议有很多方面,我仅谈其中的一点,就是从深港合作的角度来看。

香港的创新优势,主要在技术创新以及原始创新,而深圳在产业创新更有实力,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其次,香港在基础研究,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实力强劲,诸如香港一些大学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一方面高端要素在香港集聚,另一方面它也是国际的人才基地,众多跨国公司的总部、区域总部也坐落在香港。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效果图)

近年,深港深入实施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合作的一些计划,香港不少科研机构在深圳都设有实体机构,深港之间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越来越牢固,我想战新产业发展要充分把这些条件利用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深港产业协同配套优势十分突出,对发展战新产业非常有利,它表现在深圳的规模化生产环节实力雄厚,而香港在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更具优势。

深圳战新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一定是具有全球视野,定位高端、面向全球的竞争,所以要把深圳和香港的各方面的优势都整合起来,实现协同发展。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唐萍  古伟波

视频制作:孔明戈

海报设计 :李艺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