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携手港澳促进人才协同发展,创新实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模式,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深圳发挥毗邻港澳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两地制度机制、产业对接, 实施“楼上科学家、楼下企业家”独特模式,为港澳优秀科研团队在大湾区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土壤。
在位于前海梦工厂的一家从事机器听觉技术的企业内,创始人李志峰正和同事对来自“楼上”的另外一家企业产品进行检测,一方面帮助送检企业发现产品故障根源,另一方面方便验证自己的科研成果。这种“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的“沿途下蛋”模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成本,也为这个在深圳创业的香港科研团队提供了成果转化的优质土壤。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北上”发展,在大湾区寻找实现人生梦想的“大舞台”。作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发展的首选地,深圳近年来搭建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多个平台,创业空间达12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49家,其中港澳台团队286家。
专家表示,未来深港两地应该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强深港澳联动,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融合,把港澳的科研优势和科研成果,与广东的强大制造力相结合,进一步探索“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