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广东的重要性、深圳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等话题,深圳卫视驻京记者专访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张燕。
“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
引领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
Q:为什么要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它对于广东的重要性在哪?
张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推动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形成不同地区的错位和联动发展态势。
回过头来看,广东的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布局引导下,可以发挥不同板块的主体功能,促进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广东省的整体经济发展实力,或是提升整体发展的竞争力、影响力。
按照“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的引领,近年来,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例如,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一核”的高质量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东西两翼的临海优势和对外开放的特点,也得到进一步释放;此外,北部山区的生态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应该说,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引导下,整个广东的区域协调发展,正按照主体功能突出、比较优势发挥、区域协调联动的这种态势逐步推进。
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要增强不同区域的内生发展动力
Q:如何理解“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这个限定词?
张燕:我认为,今后5年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在“一核一带一区”的战略布局引导之下,还要进一步增强不同区域的内生发展动力。
例如,珠三角核心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动能;沿海经济带与珠三角地区的协调联动,进一步释放陆海统筹的特点。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之下,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会有更大作为;而北部山区,则可以在生态、农业等方面,继续挖掘潜能,形成绿色发展动能。
也就是说让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板块,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特色优势,形成一种较高质量发展的、符合自身特色路径。这也就符合我们说的因地制宜,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要求。
政府要发挥好搭平台角色
促进区域间合作粘性更强
Q:深圳如何发挥作用?针对下一步工作,您有何建议?
张燕:实际上,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深圳积累了很多的改革发展经验。深圳的发展势能也在逐步向周边地区,甚至全国推广应用,或者说其势能已经辐射向全国其他地区。
我们看到广东省内,深圳与汕尾的合作等,其实都已经是为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径、新的模式、新的方法。那么将来我想在区域合作方面,深圳可以探索更多新途径、新路径、新机制。
在这过程中,我认为政府要发挥好搭建平台的角色。政府搭建好平台,建立好合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让市场主体在这个区域合作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希望通过这种产业的合作,促进区域间合作的粘性更强。
将来要把深圳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链,向广东省其他城市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把深圳的资金、人才、技术、大数据管理等方面要素向外围拓展,带动外围城市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发展动能的提升。
实际上对于深圳来讲,就是拓展了深圳的腹地经济范围。反过来深圳外围城市的这种腹地经济范围,也能够为深圳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也就是说,在中心和外围的协同联作上,形成比较好的联动互动模式。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按照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方向,通过政府的机制引导、规则建设、体制机制,特别是城市之间利益建立等方面,包括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方向,推动将来深圳与汕头也好,与汕尾也好,还有更多城市更好地在一起,朝着高质量发展这个共同目标,实现合作共赢。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