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营商环境改革5.0版“官宣”。
在5月7日的发布会上,深圳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深圳海关的相关负责人组成官宣阵容,专门解读了最新发布的《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开启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
作为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从2018年至2021年,深圳营商环境改革走过了1.0“搭框架”、2.0“夯基础”、3.0“补短板”、4.0“促提升”的历程,目前已步入5.0“抓试点”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深圳市发改委)
深圳营商环境改革是如何一步步升级迭代到5.0的?为什么需要不断升级?5.0又能带来什么?与此前的4个版本有何共同点和特殊之处?我们一一来看:
从1.0到5.0,深圳经历了什么?
时间倒回2018年1月17日,深圳发布《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从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绿色发展环境和法治环境等6方面,提出20大改革措施、126个政策点。
虽然当时的政策文件总字数只有6000多字左右,但关键在于“搭框架”,里面几乎一句话就是一项政策、一项改革、一项任务。此后的各个版本,内容都在这些基础上不断完善。
2019年,深圳营商环境改革进入“夯基础”阶段,《深圳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和《深圳市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发布。
同样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随后深圳发布的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明确率先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其中就包括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如果说在2018、2019年,“秒批”、“不见面审批”是营商环境发展中频频被提及的新鲜词,到了2020年,这些已逐渐成为常态并不断完善,“智慧精准”成为创新发力的方向。
2020年的3.0版营商环境改革中,推出十大“智慧精准服务”措施,包括“智慧开办”、“智慧监管”、“智慧秒批”、“智慧投资”、“智慧报装”、“智慧登记”、“智慧金融”等。
这也反映出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赛道上,多个领域不断发力,各项服务全面开花。
2021年6月,深圳迎来了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企业群众至上、助力产业发展”是主思路,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提出26个领域、222项改革任务。
4.0改革政策打的是一套“组合拳”,一口气发布了三项政策文件。下图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营商环境改革的文件,可见优化营商环境这项系统性工程,持续发力、稳步推进。每年的任务清单,已经成为“军令状”和“承诺书”。

(图片来源:深圳市发改委)
再说回4.0版,提出要主攻四个“十大”:十大率先改革试点、打造十大功能性服务平台、推进十大营商环境前瞻性立法、实施十大市场主体获得感提升专项行动。
可见,从4.0版本开始,深圳聚焦勇闯改革无人区,包括率先放宽部分领域市场准入;率先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率先试点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等等。同时用突破性立法引领改革,善用特区立法权成为亮点。
进入2022,在此前4个版本营商环境改革的基础上,5.0版本出台,一方面是全面贯彻最新国家任务,另一方面则是过往工作成果开展顺利,经验也趋向成熟,需要寻求更多创新突破。
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将深圳等6个城市列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支持试点城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进一步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
因此,这次5.0版本的主基调就是“抓试点”。不仅要落实国家的101项改革任务,还自我加压,提出99项深圳“自选动作”改革。
总的来看,不论是2019年着重强调的“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还是当下建设好“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不同发展阶段深圳被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始终一致,就是要把营商环境不断推上新高度。
“深圳版”营商环境改革
四大关键词看深圳5.0改革:《服务企业深圳又有新动作,营商环境5.0版改革有何亮点?》(点击阅读全文)。
5.0版营商环境改革,从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构建国际接轨的开放环境、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12个领域的任务内容,并明确了要在今年落地实施的首批200项具体改革事项。
从1.0到5.0的迭代升级, 深圳的营商环境改革,一以贯之的是始终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其中可以明显感知到,“这很深圳”的高度市场化, 市场化是改革的主方向,特别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最新的5.0版本里,明确了更大力度、更大范围消除各种市场壁垒。
包括试点在先进技术、金融投资、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有序放宽准入限制,激发市场投资信心和活力;针对市场主体的难题,如土地成本高、供需对接不畅等,开展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满足企业用房需求。
5.0版本抓试点,是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抓住更多可提升空间。不断与时俱进,助力企业在经济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例如让跨境贸易更便利的组合港试点;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商业模式等领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试点;扩大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范围,为科创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提供便利等等。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刀刃向内,是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的关键,最终不仅是利好城市发展本身,更应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贡献先行示范区力量,这一探索依然任重道远。
评论员 / 李天南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