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像打游戏一样看进度。怎么理解?
当下,越来越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上得到应用。比如原来需要在现场做的工作,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大部分工作可以在工厂里做好,在施工现场只需要组装,像“搭积木”一样把它搭起来。
当然,“搭积木”背后,有着大量的专业技术做背景。同理,“像打游戏一样看进度”,也是运用到相关系统技术,只需轻移鼠标,现场实时情况、机械设备状况、管综优化、进度分析等等,就跃然电脑屏幕之上。
智能建造,用更少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日前在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展出的“空中造楼机”,与过去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时间成本至少缩短了50%以上,人力成本也用原来的30%就可以完成。
以上种种,都体现出当前建筑业呈现的两大趋势——“知识密集+资金密集”,深圳抢抓机遇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当传统建筑行业,从劳动力密集向智力密集型转变,建筑材料不断更新、建筑智能化发展、建筑施工流程也越来越科学化……
整个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整个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以后,自然而然带动了上下游整条产业链的创新发展、迭代升级。

如今,建筑业不仅逐渐向知识密集行业转变,由于自身增加值高,投资带动作用也大,也呈现出资金密集的特征。
以深圳美术馆新馆和第二图书馆项目这“两馆”项目为例,总计划投资约22.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超10.9亿元。
“知识密集+资金密集” 同步发力,“两馆”于今年初完成主体封顶,预计在明年5月就能完成竣工交付。
相关研究报告认为,整体来看,上游供给端的原材料、工程机械景气度和下游需求端的房地产、基建等投资都会对建筑业产生影响,未来建筑业的动能在于绿色低碳的新基建。
深圳市美术馆新馆、第二图书馆项目经理江霄介绍,在前期设计时,在绿色节能环保方面就全程采用了装配式工业化的元素,预制率和装配率达到了70%以上。

去年深圳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今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出台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现代建筑业生态智谷,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
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如今“智能+效率”并存发力的“深圳质量”,深圳建筑业仍需不断探索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朝着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释放更多社会效益的方向稳步发展。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