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9日上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就疫情对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影响,地缘政治冲突下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对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粮食危机风险下是否增加国家储备等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回应。

在众多国家级话题下,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年多的情况,也在深圳卫视的提问下被国家发改委公开回应。“全面落地实施”,这是国家层面对首批40条授权事项落地情况的总体评价,也是对深圳连同各有关方面接得住、落得下、能见效的改革能力的高度肯定。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这意味着,总书记在一个举世瞩目的公开场合,为深圳“双区”建设和更高质量发展,亲自启动了一个涡轮增压的工具箱。

一年多来,面对国家、省、市事权纵横交错的改革领域,深圳创造“1+1+N”改革的落实机制,以“一年一个样”的决心,通过“百名干部破百题”等多种手段,将许多“不可能”变成“有眉目”“有突破”“有效果”。

个人破产实践破冰了,创业板上市可以注册制了,市民深恶痛绝的大数据“杀熟”要被重罚,城市更新有了“个别征收+行政诉讼”的“钉子户”解决机制,港澳专业人士能够在深圳跨境执业了,符合新型企业用房需求的土地政策出台了,在“合规改革”时代,深圳再次创造出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改变。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对深圳综合改革的评价,被形容为连点了六个赞。

一赞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新增上市公司302家,累计股票融资5439亿元。率先开展契约型基金商事登记试点,一批优质私募管理机构落户深圳。

二赞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破产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收到个人破产申请1084件,审理终结个人破产案件89宗,在一批企业破产程序中与香港法院实现互认。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改革有序推进,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落地实施,首次通过司法认定人工智能生成文章构成作品、权利人享有著作权。

三赞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已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440余份。在37家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160多件。

四赞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方面。在税务、建筑、规划、旅游服业等领域,实现港澳专业人才免试跨境执业,截至目前,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6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324名香港建筑和29名规划专业人士办理执业登记。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在深圳盐田港加注成功。

五赞民生服务供给方面。稳步推进国际前沿药品应用试点,13种临床急需药品和3种医疗器械获批使用。118名港澳籍医师在深取得医师执业证书,37位港籍顾问医生在深圳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

六赞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气候投融资改革制度框架下第一批入库项目成功融资,深圳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挂牌成交,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深圳综合改革获得国家以及各层级的大力支持。2022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4部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为游艇自由行实行免担保、国际船舶登记改革等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这是深圳自建市以来,国家首次在深圳暂时调整实施行政法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把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保障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各项改革举措于法有据。这是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必将有利于推进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再开新局。

在外界看来,深圳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进程中,呈现两个鲜明特色:一是更遵循法治,二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也是深圳改革进程顺利并获得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不是要消灭规则,而是要创造规则。一个地方因为改革需要“破规变法”,就要实施同等数量级的“立规立法”。所以看到,最近两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是马力全开,以空前的立法节奏,连续推出为改革设立框架的立法: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科技创新条例、知识产权条例等前沿条例接续出台,部分立法干脆进入了无人区。

改革需要以专业为本。比如3单基础设施Reits获批,首单保税燃料油加注,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表述,其改革操作和改革意义必须有专业人员释读才能恍然大悟,直观体现了什么叫改革进入深水区。可以说,深圳每个领域的改革,都在尽力匹配国内一流的专业人才,更广泛地借助各界力量,才顺利取得了预期效果。

根据深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部署和2022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显示,2022年是深圳首批授权事项清单的到期之日,为了2025年顺利实现“综改”试点设定的各项目标,深圳第二批改革授权事项清单正在推进之中。

首席评论员 / 余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