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近日发布的“纾困解难30条”提出,安排5亿元资金发放消费券,推动以数字人民币红包形式发放。目前,相关细则正在制定中,而有些区已经率先启动,来看报道。

按照规划,深圳将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发放5亿元消费券,重点聚焦深圳制造的消费电子、服装服饰、黄金珠宝、眼镜钟表、家装家居、食品饮料等重点消费品,以提振消费带动生产。目前,市商务局正在研究制定消费券发放的具体方案。

福田、龙岗、罗湖、盐田、坪山等区已率先陆续发放各类消费券及补贴措施。例如,福田区共发放1亿元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龙岗区除了3000万元购车补贴,还将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券值最高达1000元。坪山区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向居民发放2000万消费券,扶持住宿、餐饮业发展,支持零售业释放活力。

依托深圳作为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深圳将推动扶持资金以数字人民币红包形式发放。综合过往案例来看,数字人民币在历经多轮先行先试的过程中,逐步被更多深圳市民接受。今年春节期间,深圳还完成了一次数字人民币的“大练兵”——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家试点银行累计向深圳市民发放2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截至今年初,全市已初步建立起既有应用场景又有消费群体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推出264个形式多样的试点活动、使用数字人民币向2422家小微企业发放专项资金、受理商户超30万家。

3月31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