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企业和个体商户盼来一个750亿的好消息。

3月25日,深圳出台一整套助企纾困政策,涉及八个领域30条措施,减负金额达到了750亿。

深圳素来被称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国际媒体也一直都在观察疫情对于深圳经济的影响。那么这一次助企纾困“30条”这个“大动作”,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怎样的信号?我们又如何在全球视野下看待这“30条”?

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加剧。地缘冲突扰乱供需格局、全球能源分化加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造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更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所以说,当前全球最强烈的需求就是稳定。深圳当下出台助企纾困“30条”,对全球来说,正是体现了“稳”这个字。

这个“稳”,具体表现在,深圳面对疫情“连环战”冲击,通过一周时间迅速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再通过这一揽子助企纾困“30条”措施,对企业和市场主体进行快速“补血”。

这一番动作下来,就是向世界传递了:深圳经济仍然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应对风险冲击,做到“速战速决”。

因此,深圳助企纾困,让整个经济发展环境更稳定,正是对应了全球对于“稳”的需求。

同时,深圳本身就是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之都,不管是粤海街道还是华强北,都是深圳在世界经贸体系中的知名坐标。一个电子元器件,就可以通过深圳走向全球,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一环。

可见,帮助深圳企业解决难题,助企纾困“30条”事关全球。深圳传递的这个“稳”,是稳预期,也是稳信心,毕竟全球资本都在“用脚投票”,哪里更稳定,哪里的市场更好,资金就流向哪里。

从国家战略来看,深圳助企纾困“30条”传递的“稳”,也是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体现。

只有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而深圳又是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的超大型城市,保护市场主体的活力,深圳责无旁贷。

此外,深圳还要“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不少深圳企业,都是为国家在世界争夺科技话语权的存在,而这些大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又涉及到无数的中小微企业。

可以说,稳住深圳的企业,也是为国家在全球竞争中提供“利器”。从深圳经济看中国发展,可以看到,即使面对各种冲击,中国仍然是全球贸易格局中最核心稳定的一个经济体。

就在3月25日,深圳助企纾困“30条”发布的当天,广东省也推出了帮助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系列举措。从省到市,政策利好加速释放,都将最终推动市场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

一手精准防,一手稳增长,和抗击疫情一样,助企纾困同样也有“黄金时间”,接下来,深圳的关键是要精准落实助企纾困“30条”,才能“速战速决”解决企业困难,让全民共享稳中求进的成果。

主笔 / 李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