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轮疫情发生后,多个街道、小区被划为封控、管控区,邻里之间反倒有了更多接触、交流的机会。

从前,因为忙碌的生活节奏,居民之间互相可能仅限于“点头之交”,偶有热心问候。如今,疫情之下的深圳,门与门之间、栋与栋之间,大家的命运仿佛被绑在了一起,衍生出一股深圳“邻聚力”。

暖阳下以“乐”会友

管控区上演一场邻里演奏会

3月9日,在盐田一管控小区,几位可爱的大爷在暖阳下,联合上演了一场邻里“演奏会”。有人吹唢呐,有人拉手风琴,还有人在楼上吹起了笛,好不惬意!
俗话说,千里难寻觅知音。 蓦然回首,知音也可能就住在你隔壁。
“306借米给我了”

3月4日,在南山蛇口街道围仔社区,身着白色防护服的防疫人员,上门为管控区的居民送米,谁曾想,一打开门就被告知已经有米了,并且有了以下对话:

防疫人员:家里没米了是吧?

居民:306借给我了

防疫人员:306已经借给你米了啊?来来来,还有一个,未来几天应该够用了

防疫人员:感谢你啊306,互相帮助

306居民:没事没事~

为抗疫人员作诗的

邻居黄爷爷

居家隔离的日子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反而会急速升温。记者杨语然在隔离期间才发现,邻居黄爷爷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会作诗,一连6天,黄爷爷创作的抗疫诗歌朗朗上口,天天不重样!

“房东邀你加入群聊”

封控区内微信群温情满满

“房东邀请你加入群聊。”2月26日晚,上沙东村21巷7号楼居民,都收到了这样一条微信消息。此后,“东村21巷7号楼防疫群”正式成立,并专门设立了楼栋长。目前,该楼栋依然处于封控状态。

福田区为沙头街道“三区”居民送上配餐。
封控期间,楼栋长是楼栋居民的代表,负责对接协调整栋居民的人数信息报告、物资接收、带领工作人员上门核酸采样、收集反馈居民诉求等工作。
“楼栋的居民都比较配合,每次我在群内发布通知,大家基本上都能够快速回复和响应 ”楼栋长孙伟娟说。

▲上沙东村21巷7号楼防疫群聊天内容截图。 
社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为居民配送物资,领取物资后,大家都会在群里纷纷晒出领取到的食材、水果等。因配送人力不足,有时候部分居民会无法及时收到物资。当个别居民有情绪时,孙伟娟总会耐心开导,并及时安抚他们的情绪。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短短十几天,大家从互不相识到其乐融融,团结一心配合好防疫工作。随着生活物资、人力不断充足,配送机制和服务不断优化,居民的心态也逐渐平稳,在群里除了日常回复通知外,还会互相彼此之间加油打气。
▲上沙东村21巷7号楼防疫群聊天内容截图。 

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

因为疫情

邻里之间的关系

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聚力”背后

不仅体现了深圳人

温柔善良的美好品质

也透出深圳这座城市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文明高度

部分内容来源: 深圳发布 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