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国际新药准入”,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授权事项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种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2种医疗器械获批在港大深圳医院开展临床急需应用,总体效果良好。
传统生长棒手术风险大 患儿需多次手术
小磊患有早发性脊柱侧弯,由于侧弯度数比较大,医生建议通过手术矫正,可按照传统的手术方式,植入金属生长棒矫正脊柱弯度,需要每半年一次手术,调整生长棒长度以符合脊柱生长的速度。也就是说,倘若一个6岁的患儿植入生长棒,就意味着到12岁前,需经历大约10次外科手术。
使用“磁力可控延长钛棒” 可避免患儿多次手术
今年年初,港大深圳医院成为了“港澳药械通”的首个试点医院,医疗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获批投入使用,这是欧美主要国家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的首选产品,主要使用于年龄在5-10岁之间的严重进行性脊柱畸形。小磊在5月初接受了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WeChat_20211011162825
两款新药为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除了医疗器械之外,今年8月,港大深圳医院还引入了两款肿瘤新药——恩曲替尼和劳拉替尼,都是目前全球较新批准的抗癌药品,两类药品还没有在内地上市。
WeChat_20211011162833
9药2械获批使用 让患者切实获益
深圳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实施“放宽国际新药准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港大深圳医院率先引入9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2种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现如今已经用于306名患者的治疗。接下来还将逐步扩大使用药品的品种范围,并把该政策逐步扩展至大湾区其他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
WeChat_20211011162839
第一现场、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吴瑾
审核:夏永辉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