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麦洁
通讯员 | 王卓芬 田琳
呕血、便血,十几天瘦了十几斤,面无血色,肚子鼓胀得像怀孕几个月……来自汕尾的张先生(化名)是一位肝癌患者,最近身体突然出现了很多状况。原来,这是肝硬化的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腹水。深圳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手术为其血管建立“分流通道”,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得以进行下一步的抗肿瘤治疗。
据家属介绍,今年56岁的张先生原来患有慢性乙肝,2020年底查出了肝硬化,2021年出现了肝癌,今年2月复查,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肺部。
2月份,在深圳治疗的张先生,因为疫情转回汕尾治疗。3月初的一天早上,张先生一起床就咳得厉害,接着便出现了呕血、便血。张先生呕吐严重,感觉像是用尽全身力量,家人用脸盆给他接呕吐物,陆陆续续接了大约2升的血。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70-80毫升,这样的呕血量已超过张先生体内1/3的血量。
当地医生用药物止血,但效果不佳,张先生仍然频繁地呕血、便血,排出的全是新鲜血液。十几天下来,张先生瘦了十几斤,体重从130多斤下降到110多斤。家里人看着他明显消瘦,面如菜色,肚子一天天地鼓胀起来,像是怀孕几个月的孕妇,臀部、双腿也水肿得厉害。
同时,张先生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遂再次返回深圳某三甲医院继续诊治,后因病情进行性加重,呕血便血不止,经人介绍由120转院至深圳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
肝硬化时,由于形成假小叶压迫血管使得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出现腹水和侧支循环形成,引起腹壁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随着病情进展,门脉压力逐渐升高,病人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进行性扩张加重、变薄直至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大,很快就会导致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并危及生命。
张先生转院到深圳大学总医院时,仍频繁呕血,呼吸困难,心率一度飙升至140次/分,消化内科田琳主任医师立即组织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消化内科徐龙主任为他进行了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
Tips术是国内外指南优先推荐的门脉高压治疗手段。这个手术就是人体血管的“水利工程”,医生利用介入手段,在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通道,为患者“汹涌”的血流建立“分洪通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腹水的同时,可对由于门脉高压导致的曲张静脉进行栓塞,达到止血的目的。在这个领域,徐龙主任是全国知名专家。
张先生肝硬化门脉高压同时,并发原发性肝癌,同时有下腔静脉、门静脉癌栓形成、下腔静脉肝内段闭塞,加大穿刺难度。幸亏徐龙主任经验丰富,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张先生上消化道出血停止,后续医生给予积极抗感染、保肝、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现张先生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已恢复进食,胸腹水及臀部、腹壁、双下肢、会阴部水肿较前明显消退,复查影像学支架张开情况及血流状况良好。此次TIPS手术,成功挽救了张先生的生命,为其进行下一步生物制剂抗肿瘤治疗及肝癌介入治疗创造了机会。
据深圳大学消化内科主任徐龙介绍,肝硬化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比较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大部分病人在疾病初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多种症状及并发症逐渐发生,其中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顽固性腹水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患者可大量呕血及便血,死亡率极高,顽固性腹水药物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未有过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徐龙主任建议平时注意饮食,以软食为主,也可以服用一些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如普萘洛尔等降低门脉压力;对于已经发生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序贯内镜套扎及组织胶注射等内镜下治疗,可以对部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起到止血及预防再次出血作用;而TIPS术是上述治疗都无效时挽救病人生命的最佳选择。它的原理是在X线透视导引下,建立位于肝静脉及门静脉主要分支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可有效降低门脉高压、控制和预防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减少甚至消除腹水。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